从心理学角度看怎么拥有良好睡眠?
发布时间:2023-09-19 [ 阅读:次 | 添加:马晓晴 ]

怎么获得更好的睡眠?


       失眠背后,除了生理性的因素,还会有心理性因素,比如一些情绪被忽视了,或一些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。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,减少焦虑,从而拥有良好的睡眠。


首先,不要强迫自己早睡。
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,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早睡早起。


睡得规律比睡得早更重要。



其次,放弃和失眠对抗。


当我们因失眠困扰时,往往会有“想睡太难”“睡不着后果很严重”等消极想法。


这些消极想法会持续性地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,在“快点睡着”的执念里,我们的神经反而更活跃,更难以入睡。


试着反向操作


让自己在适宜睡觉的环境里「不要睡」,减少眨眼的次数;


当眼睛很疲劳,想闭上时,可以闭一会儿再睁开,继续告诉自己“不要睡”


再过一会儿,你或许就能在对抗后的疲惫里入睡了。


这种反向操作,可以让你从“快点睡着”的执念里走出来,也会被眼睛的疲劳将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的身体感觉上。


当注意力集中在当下,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就会消散,脑子清空了也就更容易进入梦乡了。


最后,找到一段好的客体关系。


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,睡眠其实是一种“回归”,回归到像婴儿在子宫时的状态一样。


成年后想放心地进入这种状态,就需要内在有一个好客体。


简单来说就是,有一段关系能让你觉得安全、可信任。


这种好的客体关系,不止是亲密关系,还可以是家庭关系、朋友关系,乃至和咨询师之间的咨访关系。


咨询师规律、周期性的无条件接纳与陪伴,会缓解了你内在不安全的焦虑。


咨询师的形象也逐渐内化到你心中,成为了内在稳定的客体关系。


不仅如此,在咨询师的引导下,你开始更客观、精准地看清问题,避开情绪漩涡,满足自己的需求。


从当下看,能够睡好觉了;从长远看,能更积极、乐观地看待自己,好好照顾自己了。


如果你也因失眠倍感困扰,不妨也试试心理调节方法。



内容节选自《壹心理》。



Baidu
map